暑期担心孩子意外伤害?湿性愈合“显神通”
来源: 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:2025-08-01
正值暑期,孩子们卸下了学业的重担,尽情在户外奔跑嬉戏。然而,这份欢乐背后却暗藏着不少 “危机”,摔伤、割伤、擦伤等意外伤口频频出现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暑期儿童意外伤害导致的伤口发生率较平时高出 30% 以上,一到暑期在医院急诊外科和换药室就诊孩子就立即增多了,漫长换药周期及伤口愈合进度也让家长们忧心忡忡。
对于家长而言,孩子受伤后,最担心的莫过于伤口出现感染及留下疤痕。尤其是面部、手臂等暴露部位的疤痕,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外观,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困扰,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情绪。因此,如何科学护理伤口,减少疤痕形成,预防感染如何快速愈合也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。在过去,传统的伤口处理方法往往是用酒精、碘酒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,然后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 “风干”,或者用普通纱布简单包扎。但这种方法存在不少缺点:酒精、碘酒等刺激性较强,会破坏伤口处的组织细胞,延缓伤口愈合;伤口暴露在空气中,容易受到细菌污染,增加感染的风险;而且伤口表面干燥后会形成结痂,结痂脱落时可能会再次损伤新生组织,导致疤痕更加明显。
随着医学的发展,湿性愈合理论逐渐得到广泛应用。湿性愈合是指在伤口局部创造一个湿润的环境,有利于伤口组织的再生和修复。其核心原理是保持伤口适度湿润,促进肉芽组织生长、上皮细胞迁移,加速伤口愈合。与传统愈合方式相比,湿性愈合具有诸多优势:能减少伤口疼痛,因为湿润环境不会像干燥结痂那样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;降低感染几率,合适的湿性敷料可以阻隔细菌侵入;更重要的是,能显著减少疤痕形成,让伤口愈合得更平整、美观。湿性愈合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伤口,如擦伤、割伤、烧烫伤等,尤其适合儿童娇嫩的皮肤伤口。
可能有家长觉得 “湿性愈合” 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,不好理解。其实可以把伤口愈合比作种庄稼,伤口就像一片需要耕种的土地,而湿性环境就如同给土地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,让 “种子”(伤口组织细胞)能更好地发芽、生长。如果土地过于干燥(伤口暴露风干),“种子” 就很难茁壮成长;而有了合适的湿润环境,“种子” 才能顺利生长,最终收获 “丰收”(伤口愈合)。湿性愈合能为后期伤口愈合奠定坚实的优势基础。它可以为伤口细胞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,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,使伤口愈合更加快速、彻底。同时,由于减少了感染和二次损伤的风险,能有效避免伤口愈合不良、疤痕增生等问题,为孩子的皮肤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为了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口,家庭可以常备一些湿性愈合敷料及物品,如透明贴、泡沫敷料、水胶体敷料、医用凡士林、无菌生理盐水、无菌纱布、镊子等。透明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,适合浅表伤口;泡沫敷料吸收性强,适用于有较多渗出液的伤口;水胶体敷料能形成湿润环境,促进伤口愈合;医用凡士林可以保持伤口湿润,保护创面;无菌生理盐水用于清洁伤口;无菌纱布和镊子则用于辅助换药。
如何遇到无法第一时间前往医院的情况,家长需要掌握伤口包扎固定及湿性愈合换药流程也十分重要。具体步骤如下:首先,家长要洗净双手,并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。然后,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,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杂质,如果有异物,可用无菌镊子轻轻取出。接下来,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湿性愈合敷料,将敷料覆盖在伤口上,注意敷料要超出伤口边缘 1 - 2 厘米。最后,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固定,包扎时要松紧适度,既要保证敷料不脱落,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。换药频率根据伤口渗出情况而定,一般来说,渗出较少的伤口 2 - 3 天换一次药,渗出较多的伤口 1 - 2 天换一次药。在换药过程中,要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,如果发现伤口出现红肿、疼痛加剧、有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,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。
总之,暑期孩子意外伤口频发,家长们不必过于恐慌,只要掌握科学的湿性愈合护理方法,就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,减少疤痕形成。让我们用正确的护理知识,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。
作者:夏俏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儿外一病区 主管护师
审核:王宪强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儿外一病区 副主任医师
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版权与免责声明
【1】本网站凡注明“学会秘书处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,并注明“来源:四川省金属学会”。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【2】本网站凡注明“来源:XXX(非学会秘书处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作品内容仅供参考,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。